莲若音乐盒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高科技产品,多数的人看起来什么都不缺,却缺一份难求的片刻宁静。
一个禅乐盒,是这世间所有闲暇时光的最佳伴侣。它能带领你遇见自然的山水,静谧的桃源,流淌的清泉,高山之巅,拂面清风....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只要走进你的空间,轻轻触摸,120首原创音乐就像水一样自然的流淌出来......
【莲若】禅乐盒 心若莲华,一路芬芳!
内置120首原创高清禅乐、遥控配置、精选原木、轻便携带
光孝寺简介
光孝寺因为六祖而闻名。著名的不是风动不是帆动,而是仁者心动的禅宗公案就发生在此地。六祖大师从五祖大师处归隐多年,在光孝寺出山弘扬佛法。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没错,你也是一位造物主
——兼论“天人合一”等
高旷 国学专家
摘要:人认知外围环境的最基本方式是什么?感觉是人对外围环境最原始、最基础的实时反映;人感觉形成的物理基础与生理学参数有哪些?人感觉系统所获得的外围信息是不是对外围物理事实的如实反映?通过对照人的感觉认识结果与初级物理事实的差异来回答这个问题;人类的感觉器官既是主体认识外围世界(环境)的天然工具,也是与生俱来的界限与障碍;生命物种的感知假像何以可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与基础是什么?生命当下的感性世界是不是某种基础上的虚拟?相同的觉知功能是建立语言文字元号概念的基础,上层建筑不过是个体与群体在这个平台上交互虚拟的高级文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何以可能?生命与其所处的世界本来就是互为因果的自洽合一关系,也就是说“天人合一”的深层次原理是“天生合一”;由此产生怎样的道德伦理?视如己出,同体大悲;究竟存在不存在所谓的客观世界?主观与客观根本无法实现剥离;世界与生命有没有自己的终极标的真相与真理?如果有,如何表达?本文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试图打通唯物与唯心,融通科学与传统国学之间的关系,引向更睿智圆融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供一个哲学命题:一法不立法法能立;
关键词:感觉 外围环境 能量 信息 认知 模拟 世界 天人合一 实相无相 一法不立 法法能立
十二 一法不立 法法能立
任何具体的生命个体及群体,不管是人或者非人,无论其形态、智慧高于人或低于人,对自身世界的感识都建立在上面所说的四基之上的,都有其固化的、与之相匹配的时间、空间、物相环境,亦即存、活环境(种种世界);他以及群体的见、闻、觉、知、识,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各种上层建筑体系,都是建立在与他(或他们)各自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相适应、相匹配基础上的,都是相对于他或他们的权宜的、相对的适用与正确!
所以,他或群体由此而建立的种种上层建筑,都必然有各自的局限性,都只能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无限的普适与正确。
也就是说,不同层级的生命,因为他们之间的生理、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必然导致他们各自所适应与遵循的生存环境、规律、立场、观点可能互不兼容;但是,站在他们各自有序的生存、繁衍、上层建筑的立场上,我们绝不能武断地说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其实,任何生命意识体的见、闻、觉、知、识都只不过是立处即真(非立处即假)的觉知与反映;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合理的,乃至于说自娱自乐地认为自己是最成熟的、高级的、文明的、智慧的!
而事实是,任何生命意识体的见、闻、觉、知、识都是偏执的、偏狭的、甚而是说是幼稚的,都是以自身的感性经验与逻辑实践为参照系与坐标系而建立的思维模型,都是某种偏见、边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而不是遍见与正见。
是以,《佛藏经》云:舍利弗,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又,《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即是非住。亦如,香严禅师悟道时说:“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因为,有所住,即是有所立;有所立,即是有执;凡有所执,必有取舍;若有所取,则其它尽舍。如同无垠的大海,不论取一勺、一碗、一盆、一缸、一池塘,不论取得有多大,但有所取,即便放弃了整个大海。
所以,一有所立,就极易落入身见、隅见、角度见、立场见、边见、建立见或诽谤见。是以,应无所住(立)。
正如数学上,你一旦设立了空间坐标原点,形成坐标系,则一切空间点就都可以(精确)定位了,就成为确定了,也就(相对)真实了。但,本质事实并不是确定的,只是人为的假设而已,方便运用而已。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知、所得等等,都是有所取、有所立;无所立,即绝对,显现一切,照明一切,明澈一切。
说有说无,表真论假,执是执非,执虚执实,表功责过等等,也是一种立;有无之间、对错之间、虚实之间、是非之间等等矛盾之间的所谓中间(统一),也是一种立;凡所有思、有想、有言、有为、有相都是一种立!
一法不立,即是无我(执与见),法法能立,即随缘应化,靡不周全。
一法不立,亦即不为任何物、事、理所左右,迥然独脱;法法能立,就是能站在任何生命个体与群体的立场与角度上理解之、帮助之,令其获得智慧与解脱,也就是以出世间的智慧做入世间的事。通俗地说就是:清空我见(我执),以空杯状态,理解一切,接纳一切,拥抱一切,慈悲一切……
夫唯不立(身、语、意皆不立),则知一切想当然(唯心)的立处;夫唯能契时、当机的立(入),才能与立(迷)者沟通,助其反思,解脱于不立(迷、痴、执)!
只有做到“一法不立”,才可能以获得总相智(空性慧);做到“法法能立”才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别相智、器世间智;做不到先决的“不立”,就根本做不到“都能立”。任何物、事、理都是即之则迷,离则无用。明白此理,就是要能即能离、即边即中、知其是知其非是。
只有不被任何物、事、理所左右,无所缠缚与掣肘,才能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其它;这对于进入“人”窠臼或是其它窠臼的生命意识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老子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为有身即是缠缚。
相对来说,任何器世间(现象世界)的任何物、事、理,都是相对确定、真实、合理的(我绝不否认这点);但,我同样也不会否认,没有任何物、事、理在绝对层面上是完全真实、正确的;当然,从世间法的角度上说,相对正确与真实是必须予承认的。
如果真正明白了一法不可立(执、痴、趣)的道理,同时也就能明白法法都可立,处处能转身,处处能下足,法法能着手,处处皆道场,法法皆是方便,非是戏论诤胜;科研成果,也不仅仅是生活的大方便,也可以是开启智慧的大方便!
这里虽然提出了一法不立,其实,已经立了!立在了哪里?立在了中国汉族语言文字上,立在了哲学上。如是真正一法不立,则一语一字也不提了,是谓无诤三昧。
参考:《医学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 姜干金 ISBN 7-117-04631-7∕R•4632)
《生理学》第九章(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主编 姚泰 ISBN 7-117-04468-3∕R•4469)
《社会行为中的认知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2 亚历山大•伊斯顿
《对话意识》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12 李恒威 徐怡
《心智三重奏: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共鸣》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5 陈巍
《理性,真理与历史》希拉里•普特南(Reason、Truth、and History1981) (Hilary Putnam)
《西方哲学综述》演讲 2017年12月 作者:王东岳
《超越空间》、《平行宇宙》,2009年出版,作者:加来道雄かくみちお
《世界观》2014年出版,作者: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Witt
梁冬对话生命视频尹烨全集
佛教经典《金刚经》、《华严经》、《楞严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藏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摄大乘论释卷四、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圆觉经》、《摄大乘论释》(佛教哲学大辞典)等
《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程氏遗书》、《象山全集》、《传习录》等